灵山修复项目现场。
5月31日,2022年“世界环境日”湖北主场活动在宜昌举行,武汉市在会场上分享了江夏区灵山“卖矿石到卖风景”生态蝶变故事。一个普通的废弃矿坑,凭什么成为生态修复的样本,成为一处网红打卡地?
“从废弃矿坑到网红景区,我们找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把开门金钥匙。”张纯洁是江夏区物产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物控集团)文旅策划总监,他经历了灵山蝶变的全过程。
曾经,灵山因石材质量好,而开设了多处采石场。30多年后,这里挖出了大窟小眼,晴天漫天尘灰、雨天污水横流。矿山关停后,遗留下一个个废弃矿坑,如同人身上溃烂的“疮口”。
那么,如何治疗灵山? 江夏人将目光投向了一剂“药方”——矿山生态修复。
“治疗费用”从何而来?2019年,江夏区政府引入社会力量,江夏区物控集团“跨界”参与,灵山生态修复开始启动。作为一线管理人员,张纯洁深感“要把这座山进行生态复绿,难度很大”。多方寻求外部力量后,他们获得了生态修复的“智力支撑”。第一步,就是要对垂直的坡坎进行削坡整形,并使用山体锚固、主动防护网等技术手段,对山体进行“捆绑”加固。然后,运来大量改良客土对裸露山体进行覆盖。
第二步,对近乎垂直的岩体进行挂网喷播:先在岩体上加装防护网,把土壤、花草种子加水混合,喷射在山体上,种子发芽后,相当于给山体穿上一件“绿色外衣”。
第三步,栽“花”之后必定要养“水”。在相对平整的地方,覆土种植各种花树,形成繁花渐欲迷人眼的“矿花”。利用现有一处岩壁和一个矿坑的特殊地势,修建一处落差40多米的人工瀑布,既涵养水体,又形成一处独特的水景观。今后,还将利用另一处矿坑,打造水上冲浪等水上休闲运动项目,形成静潭潜渊的“矿水”风景。
“这个瀑布,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网红打卡点。”张纯洁说,后期还将把周边几个自然村湾纳入景区,打造一个山水田园综合体。“不仅要绿起来,还要多姿多彩美起来,吸引八方游客”,成就“矿山旅游地”的目标。
这样的生态治理,让更多村民看到希望,有了盼头。
望着满眼的绿,住在灵山脚下的林港村村民王青山,脸上就忍不住透出笑意。他也曾是采挖灵山石料中的一员。灵山开始修复后,57岁的王青山开始进场帮工,为曾经亲手损毁的山体,穿起漂亮的“花衣裳”。
与他的想法一样,一些村民开始谋划着傍着景区,吃上一口热乎的“生态饭”。他们把自家小院改造成农家乐和民宿,地里种上草莓、蓝莓、猕猴桃,供游客采摘。村委会正在和景区运营部门沟通,大力扶持村民自主创业。“思想观念都转变了,大家都希望这里越来越好,越来越美!”王青山说。
矿山生态修复就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一座“碉堡”,如何破题?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认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必须坚定不移捧起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为建设美丽湖北、实现绿色崛起,作出武汉贡献。
站在灵山之巅,回望,脚下是一泓碧绿如翡翠的人工水面,亮蓝,如天空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