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生态研学社团《湖畔寻宝记》第二期开播啦!
生态研学社团的老师讲解了巡湖步骤和注意事项之后,小湖长们再次整装出发,前往学校附近的严西湖进行日常的巡湖护水工作。
有了前几次的巡湖经验,小湖长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胸有成竹地出发啦!
利用手机指南针APP标记并记录了我们此时所处的精确位置。
利用手机识花APP对严西湖周边的植物进行扫描识别。
***************************************************************
眼前的景象让人不得不感叹,严西湖的生态环境可真好,不仅有美丽的湖边景色,有形态各异的植物,还有各种可爱的小动物。仔细想来,这便是我们巡湖护水的重要意义吧,保护严西湖,保护水生态,让动植物都有地可栖,有家可归。
夏天雨后的严西湖,水位上涨,水生植物生长茂密,莲叶和莲花已悄然钻出水面。欣赏完严西湖的美景后,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水质检测的具体步骤,强调了水质检测专业设备的使用方法。
在巡湖时,我们会经常能够看到一些标牌,例如“城镇雨洪排口”。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明白了这里是排涝口,当城市降水量过多时,严西湖就可作为一个蓄水池将多余的降水收集起来,避免造成城市内涝。
小小的严西湖里真是蕴藏着太多太多的科学知识,真不愧被称为我们二十七小的“天然博物馆”。
带着采集到的严西湖水样回到科学实验室后,老师对水质检测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讲解和示范,小湖长们再次化身为小小检测员,对严西湖水质的温度、透明度、PH值、含氧量、氨氮含量、TDS、COD、TOC等方面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记录下来。
对比前几次的检测结果,许多数值都发生了变化。同样是严西湖湖水,取样时间不同、取样地点不同、取样季节不同,水质检测结果也会有所不同。这也提醒着我们,要定时定点的检测和记录,才可以及时有效的长期监测严西湖的水质情况。
到此,本次湖畔寻宝记第二期也要接近尾声啦!本次巡湖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了严西湖的生物多样性,还认识了经纬度、地质标牌,并对严西湖水质进行了科学的检测和记录。将多学科知识融合起来,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兴趣和决心。
“生态严西湖,我们来守护!”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为了让我们能尽情地遨游在这座伟大而神奇的“天然博物馆”中,我们生态研学社团将秉持初心,一贯到底,将保护严西湖生态环境作为我们二十七小学生永不忘却的使命!
【指导】胡 倩,郭子璇【编辑】陶陶乐 【审核】丁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