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一镇的汉阳区,因水而兴,因水而美,东濒长江,北依汉水,月湖、莲花湖、墨水湖、龙阳湖四湖相伴,河渠纵横交错,水系丰富。明珠河,明珠河,全长1.58公里,渠宽11-17米。上起龙阳湖,下连墨水湖,是两湖连通的重要纽带。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面水体提质
2018年,汉阳区深入践行新时期治水方针,深入推进城市水环境改善。将明珠河等水体治理工作列入汉阳区水体提质攻坚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印发出台《汉阳区水体提质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实施区级领导责任挂点制,明确了明珠河区、街、社区三级河长和水体提质攻坚行动责任人,并设立明珠河河湖长及水体提质公示牌。区水务和湖泊局会同相关部门根据明珠河水体污染成因,因地制宜,制定完成了以控源截污为重点的明珠河水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技术方案,确保明珠河水体提质工作有效推进。
二、实施工程治理,攻坚消除黑臭
明珠河生态修复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控源截污,新建分散污水处理设施 6300m³ /d,建设水体循环(补水)泵站 1 座(2 组装置),气动阀门 1 座;二是底泥治理工程共清淤 39640m³;三是水生态修复工程,曝气+种植水生植物+生态浮岛;四是驳岸整治3115.2㎡;五是景观提升,实施护坡修复、修建亲水栈道。
(一)控源截污,正本清源
1.建设和改造位于渠道两侧的排水管网,截断河道排污口,对污水及合流排口铺设截污管至周边市政污水管;对无条件进行截污的排口,设置排口处理设施,控制污染物入渠,提高渠道环境承载力。
2.设置截流井,在管道流入河道或湖泊前拦截全部或部分废水,并输送至污水处理设施,以起到截流污染物的作用。
3.建设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利用微生物吸附和消纳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来达到净化污水的效果。
4.应用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削减面源污染,削峰减量。
(二)清除内源,畅通水道
清除渠底淤泥和漂浮垃圾,共清淤39640m³,消除内源污染,改善水生态环境,为后期种植水生植物、修复生态提供条件。
(三)生态净化,激活水系
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水动力循环设施。在洗笔桥下安装一座翻板闸,沿渠面设置曝气装置,安装水体循环管道1560米,促进明珠河水体循环,加强水体流动性,同时在河道底部种植沉水植物,恢复水体自净能力。
(四)驳岸整治,景观提升
对明珠河1180米岸坡杂草、垃圾进行清理,并栽种树木、草皮等绿化景观植物,修复人行道及护栏120米,并在渠面安置喷泉两处。
三、部门联动协作,加强日常管护
治水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非一日之功,汉阳区依托先进理念和科学策略,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举措,巩固成效,长制久清。一是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由汉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革鸿担任明珠河区级河长,各级河湖长、警长、督察长、技术员、保洁员和监督员各司其职,积极开展日常巡查管护工作,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交办、处置问题;二是加强日常维护。区水务和湖泊局成立了港渠维护管理班,聘请第三方维护单位,加大巡查力度和保洁频次,每日出动人员对明珠河渠面的浮萍、绿藻、生活垃圾进行人工打捞和清理,确保岸线和水面环境整洁。三是加强联动执法。水务、城管、环保等部门与街道联动,严格涉河违法行为查处,做好水岸线以上周边环境治理,清理港渠沿线违章建筑、种植菜地,对岸上简易垃圾箱、垃圾堆放点进行清理和拆除,防止散落垃圾污染水体。四是广泛开展宣传。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开展水体提质管理宣传,发动群众参与河湖港渠管理。
通过大量的努力,明珠河水质大为提升,有关指标全面脱离黑臭水体范围,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汉阳区持续加强水体管理维护,每半月开展一次水体监测,根据第三方监测机构监测数据,明珠河水质逐步向好。根据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2021年上、下半年明珠河公众满意率均高于 90%。当年的污染河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活、净、文、秀、游、益”的健康生态河,变成了岸边有花、水中有景、沿河有绿的打卡地。明珠河作为龙阳湖与墨水湖之间的纽带,为汉阳擘画出一幅江湖相通、水畅其流、水质达标、水清岸绿、生物多样、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