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弧光焊火中,她以瘦小身躯托举起百斤钢铁;于方寸焊枪间,她用十八年青春锻刻出工匠品格。武汉公交七公司技术保障中心电焊工陈丽,用数以万计的完美焊缝证明:匠心无关性别,执着终成大道。
公交血脉代代传
走进武汉公交七公司维修车间,焊枪嘶鸣声中,身高仅1.5米的陈丽正蜷身于公交车底盘下作业。焊帽遮住了面容,唯有蓝色工装后背晕开的层层盐霜,无声诉说着焊花炙烤的温度。
“鱼鳞纹焊缝是检验焊工功力的试金石。”陈丽轻抚着焊件上均匀细密的鳞状纹路,这些曾让她苦练三年的“钢铁指纹”,如今已成为她的技术名片。为掌握这项绝活,她连续数月每天提前两小时到岗,在废钢板上反复推敲焊枪角度,连吃饭时都在比划运枪手势。当第一道教科书级的鱼鳞纹终于在焊枪下诞生时,飞溅的焊花在她手臂烫出串串水泡,她却笑着说这是“功到自然成”的印记。出生在公交世家的她,母亲曾是调度员,父亲曾是驾驶员,对公交车有着特殊的情怀,尤其当小时候,在场站看见焊工师傅把残破的车身通过焊枪修补,车辆焕然一新后,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那时就立志要做一名公交女焊工。
巾帼不让须眉的倔强
2007年,22岁的陈丽执意选择“铁裁缝”职业时,质疑声纷至沓来。“女孩子就该坐在办公室里”“电焊伤皮肤又伤眼睛”......面对质疑声,这个倔强的武汉姑娘把焊枪攥得更紧。因为她心中有一个梦想,要为这个梦想坚持下去,她觉得值得。
盛夏的维修地沟温度直逼50℃,重达2斤的焊枪在她手中稳如磐石;寒冬里为抢修车辆,她跪在结冰地面连续作业数小时。男同事标配的焊帽、防火服、大头鞋,在她身上显得格外厚重,却从未影响焊缝精度。当老师傅看着这个“小丫头”焊出的钢结构件完美通过探伤检测时,不禁竖起拇指:“这丫头,焊花里炼出真金了!”
焊花灼灼映照匠心之美
弧光灼眼、焊渣烫肤,这些焊工“必修课”在陈丽身上留下独特印记。掀开她的袖口,星星点点的疤痕宛若银河。最惊险那次,焊渣穿透防护服在锁骨处烙下永久的烙印,她简单处理伤口后立即重返岗位。回家后女儿看到她身上的伤疤,轻抚着问她“妈妈,疼不疼啊”,她总能微笑着说这是妈妈工作留下的“勋章”;这一幕也被年幼的女儿写进作文里,妈妈的坚强勇敢为她克服学习困难打下了基础。
十八年光阴流转,经她焊接的公交车累计超过5000台次,焊缝总长可绕沙湖一圈。从普通女工成长为技术骨干,从“自我成长”到“赋能他人”,期间她带出的徒弟如今能独立上岗作业。“每次看到自己焊的公交车安全行驶在大街小巷,就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抚摸着陪伴多年的焊枪,陈丽眼中映着灼灼光华。
在陈丽布满老茧的掌心里,我们触摸到新时代产业工人滚烫的匠心。当“女子本弱”的偏见遇见“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焊枪勾勒出的不仅是钢铁筋骨,更是一个普通劳动者对“工匠精神”最生动的诠释。新时代新征程上,千万个“陈丽”正以巾帼之志践行工匠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夺目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