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1) 8号线的“省博湖北日报”,5号线“杨园铁四院”“昙华林武胜门”“司门口黄鹤楼”这类双站名车站,把两个站名合在一起写容易给不熟悉武汉地名的人造成困扰(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可以借鉴南京在中间用“·”进行分割,或者学习青仔村,把副站名括起来。2) 带副站名的站点,在屏蔽门的线路图、报站也不统一。例如4号线“知音”在线路图、LCD均为此显示,但广播为“知音(中法生态城)”及其双语翻译。 2号线中山公园,线路图、LCD为“中山公园”,但报站却是“协和医院中山公园”和“Zhongshan Park”,协和医院的英文没有进行翻译。6号线“琴台”的屏蔽门线路图标注的是“琴台(琴台大剧院)”但报站等均无“琴台大剧院”相关提示。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建议后期统一站名规范,并整改现有不统一的站名、翻译、列广。平台回复
官方回复:尊敬的市民,您好!您向市民热线·武汉城市留言板反映的诉求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2024年3月,市交通运输局、民政局已联合发布《武汉市轨道车站命名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我公司会按照《规则》相关规定开展线路轨道交通车站命名相关工作,既有车站名相关问题研究也应遵循《规则》相关规定。您所提到的站名或相关后缀均是各时期命名工作正式成果,且命名所依据的地名稳定无变化,建议相关车站维持现站名为宜。2025年5月7日、9日、12日,我公司工作人员通过电话83481185多次拨打您的电话,均未获接听,故采用文字回复。感谢您对轨道交通的关注与支持,祝您生活愉快!(经办单位:技术管理中心)
特别声明:本站为免费公益网站,所有留言板数据均由
武汉城市留言板提供,数据如有出入敬请谅解,如内容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扫下面
武汉通二维码直接添加客服! 发便民信息请上
武汉便民